GMP,药品,药学,制药,新药,色谱,药品生产,中药,药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

乌骨藤药材质量标准

时间: 2008-09-20 00:56:52 作者: 来源: 字号:
烦请园友帮助,QQ#########,

提醒:标准求助请到分析版跟贴,勿在本版开新贴。
合作
乌骨藤又名通光藤 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 Arn.,是萝 艹摩 科( Asclepiadaceae)牛奶菜属 ( Marsdenia R.Br.)植物 ,始载于《滇南本草》。性味苦 ,微寒 ,具有消炎、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散结止痛等功效 ,主产于云南<1> 。含有多种甾体酯苷、生物碱、有机酸、多糖、树脂及色素等多种化学成分 <2 > ,传统用于咳嗽哮喘、痰咳嗽喘 ,主治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曾收载于《云南省药品标准》和《中国药典》<3 > ;具有免疫调节、保肝利尿、败毒抗癌等作用 ;以乌骨藤含有的独特化学成分制备而成的中药消癌平 ,对胃癌、肝癌等多种肿瘤具有确切的抗肿瘤疗效 ,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中药<4,5> 。但乌骨藤存在同名异物现象 ,不同地区作乌骨藤用的植物至少有 1 0种之多。因此 ,及时弄清乌骨藤的基原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 ,我们对乌骨藤常见混用品种进行辨析。1 独山瓜馥木 Fissistigma cavaleriei( Lev.) Rehd.为番荔枝科 ( Annonaceae )瓜馥木属( Fissistigma Griff.)植物 ,产于云南、贵州和广西。化学成分尚未充分研究 ,药用根 ,活血通络 ,祛风除湿 ,强筋骨。民间用于风湿、跌打骨痛。只有贵州少数地区称作乌骨藤 <6>。2 白叶瓜馥木 Fissistigma glaucescens( Hance)Merr. 为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 ,产于福建、广西、贵州等地。乌骨藤根可治风湿和痨伤。将白叶瓜馥木称作乌骨藤出现在众多书刊中 ,《贵州民间药物》<1> 首称其为乌骨藤。《中药大辞典》<7> 、《海南植物志》<8 > 等均有转载。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中药大辞典》:“乌骨藤基原为番荔枝科植物白叶瓜馥木的根”。据查是引用《贵州民间药物》之故 <7> ;由此造成许多作者的误解 ,如湛发文《汉拉英中草药名大辞典》<9>、蔡永敏《中药药名辞典》<10 >、《中药辞海》<11>、张秀成《现代实用抗癌中药》<12 > 、吴征镒在《新华本草纲要》<13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4 > 等 ,均将白叶瓜馥木称作为乌骨藤。由于白叶瓜馥木茎木质部含有的多种生物碱具有细胞毒活性 ,因此也有抗癌活性 ,特别应与通光散相区别。3 黑风藤 F.polyanthum( Hook.f.et Thoms.)Merr. 即多花瓜馥木 ,为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 ,贵州等地用作乌骨藤。茎皮含单宁等 ,产于广东、广西等 ,根、茎供药用 ,通经络 ,强筋骨 ,健脾 ,主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小儿麻痹后遗症等<6> 。4 苦绳 Dregea sinensis Hemsl.  为萝 艹摩 科南山藤属 ( D.E.Mey.,nom.cons.)植物 ,有 2变种<15> :苦绳原变种 ( D.sinensis Hemsl. var.sinensis)和贯筋藤 D.sinensis Hemsl.var.corrugata( Schneid.) Tsiang etP.T.Li。原变种产于浙江、江苏等省区 ,贯筋藤产于云南、贵州等省区。药用全株。民间用作催乳、止咳、祛风湿 ;叶外敷可治外伤肿痛、痈疖、骨折等。将苦绳混称乌骨藤的地区较多 ,主要为云南临沧地区。但没有发现苦绳有抗癌活性的报告 ,苦绳应注意和通光散相区别 ,其区别为 :苦绳为腋生、具柄的伞状花序 ,副花冠的鳞片 5 ,肉质 ,子房无毛。 艹骨  艹突果具纵的深波状条纹。5 通光藤 Marsdenia tenacissima( Roxb.) Wight etArn. 为萝 艹摩 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光散 ,产于云南和贵州等地。药用藤、叶 ,全年可采 ,以条粗、味苦回甜者为佳。苦 ,微寒。消炎、止咳、平喘、抗癌。始载于《滇南本草》,兰茂谓 :“奶浆藤又名通光藤 ,茎心有白奶浆流出 ,味苦、涩 ,性寒。主治通乳、利尿、…… ,清火。”所述与今相符。据《滇南本草》整理组和近年有关单位的调查和考证确认为本种。将通光散称作乌骨藤的书刊较多 ,如李顺保的《中药别名速查辞典》<16> 、刘寿山《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 1 975~1 979) <17> 、刘嘉森《中药研究文献摘要》( 1 985~1 987) <18> 、王冰《抗癌中药方选》<19> 、盛展能《抗癌治验本草》<2 0 > 、胡月英《云南抗癌中草药》<2 1> 、《云南经济植物》<2 2 >等。即使在将白叶瓜馥木称作乌骨藤的书刊中 ,虽以通光散或通光藤名义收载为多 ,但仍有异名作乌骨藤的类似观点。《中药大辞典》称 <7> :“通光散 ,异名乌骨藤 ,……来源于萝 艹摩 科植物通光藤的茎、藤或叶。”《汉拉英中草药名大辞典》<9> :“通天藤 (通光散 ) ,Caulis Marsdeniae tenacissimae”;《中药药名辞典》<10 > :“通光散又名奶浆藤、乌骨藤。为萝 艹摩 科植物通关藤的藤、根或叶。”《中药辞海》同样沿用《中药大辞典》的记载<11> 。其地方名众多 ,如通光散、通关散、通天散、通关藤 (临仓 )、黄柃、黄桧、大白楷 (云南 )等。《新华本草纲要》称 <13 > :“通光藤通称通光散、奶浆草 (滇南本草 )、乌骨藤”;《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4 > :“通光散又名大苦藤、地甘草、乌骨藤”。《中药志》<2 3 > :“西南地区民间常用草药通光藤商品为萝 艹摩科植物通光藤的藤茎。原植物通光藤别名奶浆藤、乌骨藤”。徐国钧等《中国药材学》<2 4> :“通光藤别名乌骨藤、通天散、黄木香、下奶藤。来源萝 艹摩科植物通关藤的藤、茎”。《中草药学》<2 5> :“通光散别名乌骨藤 ,通关散 ,黄木香 ,下奶藤 (云南 ) ,来源 :萝 艹摩 科植物通光散的茎、藤”。《云南经济植物》<2 2 > :“别名乌骨藤、通关散、小铜锤 (临仓 )”。刘凤梧《中药学》<2 6> :“通光散别名奶浆藤、乌骨藤、下奶藤。处方用名通关散、通光散”。张民庆等《抗癌中药的临床应用》<2 7> :“为萝 艹摩 科植物通光散的藤茎 ,处方用名通光散、乌骨藤、下奶藤”。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15> :“通光散别名乌骨藤、大苦藤、通关散、黄木香、下奶藤”。常敏毅《抗癌中药》<2 8> :“通关散又名乌骨藤 ,下奶藤 ;为萝科植物通光藤”。张贵君《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2 9> :“通光藤别名奶浆藤 (贵州 )、乌骨藤、下奶藤、大苦藤、黄木香、黄桧、大白楷、地甘草 (云南 )”。徐国钧等《抗肿瘤中草药彩色图谱》<3 0 > :“通关藤别名奶浆草、通关散、大苦藤、地甘草、乌骨藤、黄桧、黄木香、下奶藤。基源为萝 艹摩科植物通光藤的藤茎”。常敏毅《抗癌本草》<3 1> :“通光散又名乌骨藤 ,下奶藤 ;为萝 艹摩 科植物通光藤 ;本品应和白叶瓜馥木相区别 ,后者也叫乌骨藤 ,是番荔枝科植物 ,没有发现有抗癌活性的报告。”金有景《抗癌食药本草》<3 2 > :“通光藤原植物萝 艹摩 科植物通光散 ,地方名有通光散、下奶藤、龙爪草 (贵州 )、通光藤、扁藤、癞藤子、小扁藤、白暗消 (云南 ) ;乌骨藤、大苦藤、黄木香 (云南 ) ;云南所用的乌骨藤 ,除本品外 ,个别地区以同科南山藤属植物南山藤 (中华假夜来香 ) D.sinensis Hems混称乌骨藤 ,尚包括同科植物美丽大花藤、夜来香和中华夜来香”。笔者以为 ,别名黄柃系黄桧之笔误 ,通天散系通光散之笔误 ,通关散则可能是通光散之音误 ;傣族名意译为苦角藤 ,而音译则可叫成赫毫洪 ( xe xaoxun,《中国民族药志》) ,嘿蒿烘 ( hei hao hong,《西双版纳植物名录》)和嘿毫洪 (《西双版纳傣药志》)等。因此 ,实有必要规范其用名 ,根据《滇南本草》记载及《中国药典》和《云南省药品标准》的曾用名 ,建议植物名使用通光散 ,药材名使用通光藤为妥。6 青蛇藤 Periplora calophylla( Wight) Falc. 为杠柳属 ( Periplora Linn.)植物 ,四川等地用作乌骨藤 ;产于西藏、四川等省区。《中国中草药名录》<15> :“茎可药用 ,有小毒 ,祛风散寒、活血散瘀。用于风湿麻木、跌打损伤、月经不调”。《中国植物志》:“治腰痛、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及蛇咬伤等”<6> 。7 黑龙骨 Periploca forrestii Schltr. 为杠柳属( Periplora Linn.)植物 ,四川等地用作乌骨藤 ;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叶含强心苷。根或全株供药用 ,可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胃痛、消化不良、乳腺炎、闭经、月经不调、骨折、疟疾等 <6> 。8 夜来香 Telosma cordata( Burm.f.) Merr. 为夜来香属 ( Telosma Coville)植物 ,夜香花、夜兰香(广州 )。原产于我国华南地区 ,现南方各省区均有栽培。花芳香 ,尤以夜间更盛 ,常栽培供观赏。华南地区有取其花与肉类煎炒作馔。花可蒸香油。花、叶可药用 ,有清肝、明目、去翳之效 ,华南地区民间有用作治结膜炎、疳积上眼症等<6,14 > 。9 华南夜来香 Telosma cathayensis Merr. 为夜来香属 Telosma Coville植物。即中华夜来香。产于广东、广西和云南 <6>。1 0 南山藤 Dregea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