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
我公司最近成功进行了90%丹参素钠产业化生产,现已经制备1kg样品,考虑开发1类中药。鉴于丹参素钠与丹酚酸B类似,性质不稳定,在体内代谢较快,至今没有确定开发成什么剂型。我们研究人员在缓释片和粉针剂两者之间选择不定, 不知那位大侠能指点一、二,那种剂型更合理?还是有其他更合理的剂型?
!!!
天津汇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22-26304609(王)
13512982435
shuangmingw@huilvtj.com
个人观点:
首先应该考虑治疗的病症的需要,来选择剂型;
其次“鉴于丹参素钠与丹酚酸B类似,性质不稳定,在体内代谢较快”可能还是缓释片好点吧!
主要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药物性质,包括溶解性、极性、亲脂性、分子量大小等等,溶出和透膜都没有大问题或者通过制剂手段能解决的可以考虑做成缓释制剂。其实主要是考虑其制成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临床适应症,一般急重症适合开发成注射剂,预防及常规用药开发成口服剂型。
另外,药物在体内代谢较快,不知道在做药效学的时候有没有药效持续时间的一些资料,个人觉得如果药物是原形起作用的话,还是缓释制剂比较好,但如果是代谢产物发挥药效,是不是还应该考虑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建议尽快申请专利,同时不推荐将产品名称直接拿来讨论。
主要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药物性质,包括溶解性、极性、亲脂性、分子量大小等等,溶出和透膜都没有大问题或者通过制剂手段能解决的可以考虑做成缓释制剂。其实主要是考虑其制成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临床适应症,一般急重症适合开发成注射剂,预防及常规用药开发成口服剂型。
另外,药物在体内代谢较快,不知道在做药效学的时候有没有药效持续时间的一些资料,个人觉得如果药物是原形起作用的话,还是缓释制剂比较好,但如果是代谢产物发挥药效,是不是还应该考虑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建议尽快申请专利,同时不推荐将产品名称直接拿来讨论。
请教:
我公司最近成功进行了90%丹参素钠产业化生产,现已经制备1kg样品,考虑开发1类中药。鉴于丹参素钠与丹酚酸B类似,性质不稳定,在体内代谢较快,至今没有确定开发成什么剂型。我们研究人员在缓释片和粉针剂两者之间选择不定, 不知那位大侠能指点一、二,那种剂型更合理?还是有其他更合理的剂型?
丹参素制剂研究的很火呀,究竟有没有出众的疗效呀,比如和硝酸酯类对比一下
刀兄砍的利索,俺也一并受教了,
学习了~
刀分析的不错,不过一类新药研究方案放在坛子里拿水泡!想必是不值钱的念头吧,只能当个茬让人剁了!做一类的都在偷偷的猫着腰干活那,等专利公开,CDE审批后呵呵
刀分析的不错,不过一类新药研究方案放在坛子里拿水泡!想必是不值钱的念头吧,只能当个茬让人剁了!做一类的都在偷偷的猫着腰干活那,等专利公开,CDE审批后呵呵
刀兄指点!以后往多指点!
从植物体内提取的丹参素钠盐均是R构型的,我已经对其纯品进行了四大波谱解析,与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的为同一物质.
各位朋友指点!
请教: 如果开发一类中药缓释片的花,拿到临床批件和生产批件,估计需要多少钱?
请教: 如果开发一类中药缓释片的花,拿到临床批件和生产批件,估计需要多少钱?
老板若是我,我若是老板
一定会开除泄露公司如此核心机密的员工
做成缓释胶囊不是更稳定吗?
刀兄指点!以后往多指点!
从植物体内提取的丹参素钠盐均是R构型的,我已经对其纯品进行了四大波谱解析,与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的为同一物质.
还不好好理解一下刀大的话?
就是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在研究什么,高
有关丹参素钠的药理、药效国内很多研究所已经作了,资料很多。国内一些药厂也有将其开发成新药的想法,瓶颈就在工艺产业化。如果合成的话,是一个外消旋体,还得用手性材料拆分,成本高。说实话,我们也没有重复相同的药理试验,这也是我们对其药理持谨慎态度的原因。将于最近进行初步药理试验,以确定其在心脑血管方面的药理活性。
刀兄鼓励!
看到的帖子,我掌握的信息就是:
该公司能完成90%丹参素钠产业化生产,现已经制备1kg样品(准中试),纯度高,有一定的人才储备(提取分离、制剂新技术),随着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生命周期的衰退,假如有实力的制药企业也想介入到心血管领域,该公司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而且该公司的领导很有智慧,会利用规则,情商不低,值得合作
再赞一个。
王兄鼓励!
有个问题想请教各位大侠:我们的丹参素钠是从丹参素加碱变化而来。这是否就如上面刀兄,属于结构改造?
望各位指点!
综合考虑丹参素钠的化学性质,结合各位专家的意见,我们计划将丹参素钠开发成缓释剂型.至于专利,我们考虑其保护年限和我们产品上市的时间,再决定合适的时间申报专利.
天津汇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
请教: 如果开发一类中药缓释片的花,拿到临床批件和生产批件,估计需要多少钱?
疑似卖提取物的广告贴
自问自答?
真的能实现90%的丹参素钠产业化?如果是,确实是好项目!
因为我曾经做过丹参素钠的提取分离,丹参素钠在大孔树脂、聚酰胺上均不保留,与糖、氨基酸等水溶性杂质一起被水洗脱。只能用硅胶柱分离和HPLC分离,但硅胶柱和HPLC无法产业化,得率太低,成本太高。不知你们采用什么工艺?成本是多少?
1931年,国外首先合成丹参素钠,但是个外消旋体;1983年,上海医科大学已合成出丹参素钠,但是成本太高。天津一家大药厂多年来一直也再做丹参素的合成, 成本还是太高.
绿谷制药,天士力等药厂开发的50%丹酚酸B粉针中主要成分丹酚酸B与丹参素钠比较,结构类似,药理、药效也类似。据说丹酚酸B由于分子量大等原因,很难过血脑屏障。
只能开发成粉针,开发成口服制剂反而不合适。
丹参素钠生物半衰期只有约16分钟, 可能只能开发成缓释制剂.
对于好的项目,我觉得大家还是多鼓鼓气!
谢了各位朋友!做一个1类中药不容易,上千万的投资, 每一个环节都得考虑,技术上的,市场前景,法规等等. 我也是第一次做1类中药. 拿不准的地方太多, 希望大家热心快肠,提供宝贵意见.
回帖的朋友:天行健君子,刀大杀人多 ,qingJH, rainjoy2006, wangtao, rainjoy2006, 尼罗河的新娘, gby_room01, fullyi, zhzhj,shyflysky, missjane,yanpingchuan
建议做一个中药5类吧, 中药1类投资太大,至少1000万,时间太长,10年左右.到哪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我看你也该歇菜了,老弟!好好考虑吧!别太贪大了啊,我就吃过亏呀!
早拿批件早挣钱!天士力的闫希军就是靠一个改剂型的复方丹参滴丸发家的,好好向别人学学,别1类1类的.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
新药到处是,好药何处寻;
一年新药数,扶摇飞上千;
药费年年长,苦了老百姓;
局长不嫌贵,快活似神仙;
人大会过后,卫生部领衔,
制药人翘首,何时是春天?
廉洁把关口,人命要关天;
淘汰劣质药,不收昧心钱;
放行新特药,不枉专家衔;
实在做公仆,万事得人先.
打油诗一首------指正
请问各位大侠: 我们正准备做临床前药理和毒理试验, 所用得试验样品一定要再GMP提取车间生产吗?
还是踏踏实实地做作可行性分析吧,特别是药效药理方面的,工业化不是问题,投资容易,哗啦一大笔钱下去了,生产出来的白花花的药粉卖不出去,到哪里哭呀?!
我公司最近成功进行了90%丹参素钠产业化生产,现已经制备1kg样品,考虑开发1类中药。鉴于丹参素钠与丹酚酸B类似,性质不稳定,在体内代谢较快,至今没有确定开发成什么剂型。我们研究人员在缓释片和粉针剂两者之间选择不定, 不知那位大侠能指点一、二,那种剂型更合理?还是有其他更合理的剂型?
!!!
天津汇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22-26304609(王)
13512982435
shuangmingw@huilvtj.com
个人观点:
首先应该考虑治疗的病症的需要,来选择剂型;
其次“鉴于丹参素钠与丹酚酸B类似,性质不稳定,在体内代谢较快”可能还是缓释片好点吧!
主要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药物性质,包括溶解性、极性、亲脂性、分子量大小等等,溶出和透膜都没有大问题或者通过制剂手段能解决的可以考虑做成缓释制剂。其实主要是考虑其制成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临床适应症,一般急重症适合开发成注射剂,预防及常规用药开发成口服剂型。
另外,药物在体内代谢较快,不知道在做药效学的时候有没有药效持续时间的一些资料,个人觉得如果药物是原形起作用的话,还是缓释制剂比较好,但如果是代谢产物发挥药效,是不是还应该考虑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建议尽快申请专利,同时不推荐将产品名称直接拿来讨论。
主要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药物性质,包括溶解性、极性、亲脂性、分子量大小等等,溶出和透膜都没有大问题或者通过制剂手段能解决的可以考虑做成缓释制剂。其实主要是考虑其制成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临床适应症,一般急重症适合开发成注射剂,预防及常规用药开发成口服剂型。
另外,药物在体内代谢较快,不知道在做药效学的时候有没有药效持续时间的一些资料,个人觉得如果药物是原形起作用的话,还是缓释制剂比较好,但如果是代谢产物发挥药效,是不是还应该考虑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呢。
还有一个问题是建议尽快申请专利,同时不推荐将产品名称直接拿来讨论。
请教:
我公司最近成功进行了90%丹参素钠产业化生产,现已经制备1kg样品,考虑开发1类中药。鉴于丹参素钠与丹酚酸B类似,性质不稳定,在体内代谢较快,至今没有确定开发成什么剂型。我们研究人员在缓释片和粉针剂两者之间选择不定, 不知那位大侠能指点一、二,那种剂型更合理?还是有其他更合理的剂型?
丹参素制剂研究的很火呀,究竟有没有出众的疗效呀,比如和硝酸酯类对比一下
刀兄砍的利索,俺也一并受教了,
学习了~
刀分析的不错,不过一类新药研究方案放在坛子里拿水泡!想必是不值钱的念头吧,只能当个茬让人剁了!做一类的都在偷偷的猫着腰干活那,等专利公开,CDE审批后呵呵
刀分析的不错,不过一类新药研究方案放在坛子里拿水泡!想必是不值钱的念头吧,只能当个茬让人剁了!做一类的都在偷偷的猫着腰干活那,等专利公开,CDE审批后呵呵
刀兄指点!以后往多指点!
从植物体内提取的丹参素钠盐均是R构型的,我已经对其纯品进行了四大波谱解析,与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的为同一物质.
各位朋友指点!
请教: 如果开发一类中药缓释片的花,拿到临床批件和生产批件,估计需要多少钱?
请教: 如果开发一类中药缓释片的花,拿到临床批件和生产批件,估计需要多少钱?
老板若是我,我若是老板
一定会开除泄露公司如此核心机密的员工
做成缓释胶囊不是更稳定吗?
刀兄指点!以后往多指点!
从植物体内提取的丹参素钠盐均是R构型的,我已经对其纯品进行了四大波谱解析,与生物制品检验所提供的为同一物质.
还不好好理解一下刀大的话?
就是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在研究什么,高
有关丹参素钠的药理、药效国内很多研究所已经作了,资料很多。国内一些药厂也有将其开发成新药的想法,瓶颈就在工艺产业化。如果合成的话,是一个外消旋体,还得用手性材料拆分,成本高。说实话,我们也没有重复相同的药理试验,这也是我们对其药理持谨慎态度的原因。将于最近进行初步药理试验,以确定其在心脑血管方面的药理活性。
刀兄鼓励!
看到的帖子,我掌握的信息就是:
该公司能完成90%丹参素钠产业化生产,现已经制备1kg样品(准中试),纯度高,有一定的人才储备(提取分离、制剂新技术),随着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生命周期的衰退,假如有实力的制药企业也想介入到心血管领域,该公司是个不错的合作伙伴。而且该公司的领导很有智慧,会利用规则,情商不低,值得合作
再赞一个。
王兄鼓励!
有个问题想请教各位大侠:我们的丹参素钠是从丹参素加碱变化而来。这是否就如上面刀兄,属于结构改造?
望各位指点!
综合考虑丹参素钠的化学性质,结合各位专家的意见,我们计划将丹参素钠开发成缓释剂型.至于专利,我们考虑其保护年限和我们产品上市的时间,再决定合适的时间申报专利.
天津汇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
请教: 如果开发一类中药缓释片的花,拿到临床批件和生产批件,估计需要多少钱?
疑似卖提取物的广告贴
自问自答?
真的能实现90%的丹参素钠产业化?如果是,确实是好项目!
因为我曾经做过丹参素钠的提取分离,丹参素钠在大孔树脂、聚酰胺上均不保留,与糖、氨基酸等水溶性杂质一起被水洗脱。只能用硅胶柱分离和HPLC分离,但硅胶柱和HPLC无法产业化,得率太低,成本太高。不知你们采用什么工艺?成本是多少?
1931年,国外首先合成丹参素钠,但是个外消旋体;1983年,上海医科大学已合成出丹参素钠,但是成本太高。天津一家大药厂多年来一直也再做丹参素的合成, 成本还是太高.
绿谷制药,天士力等药厂开发的50%丹酚酸B粉针中主要成分丹酚酸B与丹参素钠比较,结构类似,药理、药效也类似。据说丹酚酸B由于分子量大等原因,很难过血脑屏障。
只能开发成粉针,开发成口服制剂反而不合适。
丹参素钠生物半衰期只有约16分钟, 可能只能开发成缓释制剂.
对于好的项目,我觉得大家还是多鼓鼓气!
谢了各位朋友!做一个1类中药不容易,上千万的投资, 每一个环节都得考虑,技术上的,市场前景,法规等等. 我也是第一次做1类中药. 拿不准的地方太多, 希望大家热心快肠,提供宝贵意见.
回帖的朋友:天行健君子,刀大杀人多 ,qingJH, rainjoy2006, wangtao, rainjoy2006, 尼罗河的新娘, gby_room01, fullyi, zhzhj,shyflysky, missjane,yanpingchuan
建议做一个中药5类吧, 中药1类投资太大,至少1000万,时间太长,10年左右.到哪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我看你也该歇菜了,老弟!好好考虑吧!别太贪大了啊,我就吃过亏呀!
早拿批件早挣钱!天士力的闫希军就是靠一个改剂型的复方丹参滴丸发家的,好好向别人学学,别1类1类的.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
新药到处是,好药何处寻;
一年新药数,扶摇飞上千;
药费年年长,苦了老百姓;
局长不嫌贵,快活似神仙;
人大会过后,卫生部领衔,
制药人翘首,何时是春天?
廉洁把关口,人命要关天;
淘汰劣质药,不收昧心钱;
放行新特药,不枉专家衔;
实在做公仆,万事得人先.
打油诗一首------指正
请问各位大侠: 我们正准备做临床前药理和毒理试验, 所用得试验样品一定要再GMP提取车间生产吗?
还是踏踏实实地做作可行性分析吧,特别是药效药理方面的,工业化不是问题,投资容易,哗啦一大笔钱下去了,生产出来的白花花的药粉卖不出去,到哪里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