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药品,药学,制药,新药,色谱,药品生产,中药,药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

药监局回归卫生部有感

时间: 2008-09-18 06:04:29 作者: 来源: 字号:
药监局转了一圈,最终是又回到了卫生部的怀抱。其实,这也许并不是坏事。不说太多的官话,别人说得太多。实在想为这行业说点什么,所以就写了如下的话
首先,很想说说药监局到底做了什么贡献。药监局做得最伟大的贡献有两点,一是完成了审评的国家集中,一是推行了GMP认证,应该说都达到了目的,这两件事如果换做卫生部来做,卫生部未必会做的好。这就是贡献。这是所有的药行的人为过去的行为及将来的路增添动力的事实,没有动力,不会走的更好。<BR>   事事得失总在瞬间,恰恰是这两件事,成了药监局永远的痛。这是行业太多的无奈。但是痛就痛了。应该过去了。<BR>   胡主席总是务实的。监管部门的改革总是在摸索中前进。我们应该做的是继续寻找摸索过程中出现的“病痛”,治好它,我们不要“新痛”。在卫生部的领导下,我们的寻找过程可能更容易,更有针对性,回到卫生部的怀抱,在中国,对药行业绝对是好事
所以我要说病,这是我有感的主要目的。我认为,行业庞大到臃肿,素质低劣到极至
我想大家可能都模糊的知道,药监局也有举动,但医治的方法确在模仿庸医,看错了病且用错了药。用一句比较严重的话,药改的几年路不成功,我们素质低得了再也无法应付得了大是大非,只要有国家紧急状况,表现很可能会成为罪人
行业庞大到臃肿,素质低劣到极至。那么多零零散散竞争惨烈的企业,那么多投机严重的企业法人,那么多为认证寻求的借款,那是压在药企身上的“三座大山”啊。药企之苦,苦不堪言。我们不能用活着这么简单的语言去认识一个制药行业,因为这里制造的是生命,而非其它,利润如果仅靠压缩成本,降低人员素质来实现,那可悲的不只是行业,恐怕还是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君不见大批的行业精英从企业的基层(开发,质管,生产,物料)都投身到营销事业中,最终有钱了,也离开行业了。现在的企业在重重挤压下,不断压缩成本,更换最便宜的劳动力,来保持企业的延续。药品企业这个昨日的“高科技技术之星”已陨落为“普通制造业”,印证了“一瓶大输液产品利润不及一瓶矿泉水”的中国推理。可悲,可叹!行业外表胖胖大大,实际是浮肿,一个制造健康的地方已不在健康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所有的人都浮躁,除了我们高高在上的胡主席和温总理。尽管他们很忧虑,但是这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他们的精力也不可能顾及的太细。可是我们的决策和执行部门呢,该静下心来考虑一下了,未来会
我是一个基层人士,我可能站的很低,有一些意见我想说出来,你可能不认同,但这些只做参考,因为我只有一个信念“行业发展,匹夫有责”。<BR>    行业已经到了整合的时代,尽管很难,但是必须寻求到国家支持,行业必须减缩,首先是数量的减,然后才是质量的升。在医药行业执行政策可能非常困难的时代,国有企业应该首先表率,整合大资源,拓展大品牌,打造世界级的大药企。而这国家必须支持。卫生行业的很多人其实也知道,中国的西医发展之路,已过百年,但是发展并不如人意。原因很多,但决不是中国人不够聪明,现今的西医发展呐喊已堕落为世界大制药企业及大医疗器械企业的宣传口号。百年来,西医的发展我们只在模仿,创新实在太少。这里原因很多,中国自身医药企业的低素质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自主的医药联合,独立的医药创新,这个梦梦了太久,却不知什么时候醒。
诚如现在激烈争论的国家公务员要不要应届生这一话题所反映的普遍现实一样,现在我们的国家药监行业脱离实际严重,颇有点皇帝高高在上,怎知民间疾苦的意味。在饥荒严重到饿死人的时候,皇帝能说,“我的臣民怎么可能饿死呢,他们不会吃大米跟咸菜吗,吃野菜也行啊”。多么让人心酸的话啊!国家政策,高的够不着了,我们这些不到两米的人,什么时候能长到三米啊。望高兴叹,我不叹,我心痛!
谁都知道如今中国的医药行业弱小的现实,但是我们的决策部门哪,每天都吆喝着要制造世界创新型的药品,吆喝了那么多年,吆喝得都累了,也不知道歇一歇,也不知道想一想。多年的药品改革之路,我们没有吆喝出什么世界型的创新型药品,反而在中药行业,陪了夫人有折兵,让日本和韩国笑掉大牙。我们的决策部门不是不努力,不是不想尽心,可是他们高处不胜寒啊。踏实而奋进的东西,步步为营的进步,他们可能很不懈,认为太低级,可怜的药品同行,肚子没填饱,只能用一个月的口粮钱换取一顿鲍鱼。可怜!
中国医药企业未来的发展,必须是踏实的。在我们的化学药品行业,我们必须力主原料,做世界性的原料生产大国;在药品制造行业,我们必须追求世界级的药品生产制造设备和世界级的制剂水平,至于创新性化学药品,我们在完成了企业整合,完成了原料及制剂的真正的世界水平之后,我们再集合力量,在政府的帮助,大企业的主导,全国学院力量的联合,有序的展开研发之路。美国模式对我们只是梦,我们的榜样现在只能是印度!
中药行业的发展在国内是争论很大的,百家争鸣的后果是杂乱无章及学术造假,国家有循序的指导及学院科研的大联合,重视基础性研究,配合现代化的学术转化,才能实现国粹的发展。
踏实方步履坚定!愿我们的医药发展的明天会很美好
感国家局颇似强秦,二世而终。功在统一,意义深远,为中国药品监管发展模式,有开元奠基之伟业。过在苛政,脱离实际,劳民伤财,毁民族药业之元气。内乱外扰,举措失度,已然过街,安有不败。
医药本质是不可分的,两部门合并以后应该利大于弊,管理应会更好协调,政令会更畅通。比如,药厂的药品报批,要做三期临床,原来先要通过医疗部门,批准又是在药监局,这当中就有很多协调工作,合成一个部后,可能审批环节会少些,速度会快些。
hnyr之发言精彩!
药监局之功确在统一啊!
又闻,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创新十几种具有独立产权的新药,颇多感慨,在中国创新新药,国家要协调,加大联合,将国家的分散资源多多联合,以期在研制过程中工作做的更细,更有深度,有序有力的开发方能出成果。

但愿如vgoodv所说,医药合并后会有大发展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所有的人都浮躁,除了我们高高在上的胡主席和温总理。尽管他们很忧虑,但是这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他们的精力也不可能顾及的太细。
-----------我们需要的是民主的法治的社会体系,不是人治的社会体系。社会的和谐存在和健康发展靠的是健全的民主的社会法律制度,而不是押宝在领导人的个人素质。
可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下来,国人从上到下在思想上似乎总是脱离不了人治与制人的社会管理模式。
Post is deleted

......
又闻,十一五期间我国要创新十几种具有独立产权的新药,颇多感慨,在中国创新新药,国家要协调,加大联合,将国家的分散资源多多联合,以期在研制过程中工作做的更细,更有深度,有序有力的开发方能出成果。
.....
忧国忧民之心
老成持重之言
说得很好啊,我们的行业很艰难啊
--------------------------------------------------------------------------------
忧国忧民之心
老成持重之言
以前的药监局简直比老虎还猛。小小老百姓苦不堪言呐。期待合并后的药监---------------------
“那么多零零散散竞争惨烈的企业,那么多投机严重的企业法人,那么多为认证寻求的借款,那是压在药企身上的“三座大山”啊。”
“诚如现在激烈争论的国家公务员要不要应届生这一话题所反映的普遍现实一样,现在我们的国家药监行业脱离实际严重,颇有点皇帝高高在上,怎知民间疾苦的意味。”
认同以上观点
应该说合并和合并的好处,分开也有分开的优点,都不是坏事。不过中国的事情不管怎么样都会出问题,叹息
药品价格是药品企业永远的痛,在所有都在涨价的时候,药品还在大喊降价,看来,国家要靠打倒药企的手段达到老百姓泄愤的目的,身在这个行业,不知道药监局归了卫生部能否考虑一下企业的生存问题。我们也要长工资,也要研发新产品,也要继续生存。
药监局作为专业性很强的管理监督单位,不知道对其公务员是否严格把关,首先应是医药专业人员吧,有相当部分人员都不是学药的,根本做不到从根本上监督企业。我想这样的情况在FDA应该很少见吧。
是不是学药的不要紧,关键是要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
很艰难啊,相信医药合并后,医药的明天会很美好!
同感,无奈!!!
我国卫生部是医院的后台老板,药监局仅是监督药企(药企归经贸或农林),这是本质的区别。
美国FDA、卫生部都在社会保障部里,也许这样才对医改、社保等协调管理真正有利。
又不知出台啥新政策!
企业只剩下无奈的等待和被动的执行
……,作为现在在医院混得药学毕业生,无语
我看就现在的药监局撤掉更合适,不应该合并,倒是郑在位的药监局应该保留,国人都喜欢被忽悠,真正干事的人倒落不到好下场,碌碌无为,会迎合各种各样心理的领导,会位子更稳,悲哀啊,这个国家!
功在统一,意义深远,为中国药品监管发展模式,有开元奠基之伟业。过在苛政,脱离实际,劳民伤财,毁民族药业之元气。恩...........................................................................................................................................................
.........谁都知道如今中国的医药行业弱小的现实,但是我们的决策部门哪,每天都吆喝着要制造世界创新型的药品,吆喝了那么多年,吆喝得都累了,也不知道歇一歇,也不知道想一想。多年的药品改革之路,我们没有吆喝出什么世界型的创新型药品,反而在中药行业,陪了夫人有折兵,让日本和韩国笑掉大牙。我们的决策部门不是不努力,不是不想尽心,可是他们高处不胜寒啊。踏实而奋进的东西,步步为营的进步,他们可能很不懈,认为太低级,可怜的药品同行,肚子没填饱,只能用一个月的口粮钱换取一顿鲍鱼。可怜!

很有同感。
用一个月的口粮钱换取一顿鸡肋,更好些
不管怎样,分分合合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效率,而这正是我国机关衙门最弱的软肋,我们国家赋予那些官员超过其所承担责任的权利,在实位的人不谋实事,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待宰羔羊,人性的弱点直接反映出制度缺失。所以生存只能靠自己,但不要违反天理良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