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更高价值:中国药业朝着供应链上端挺进
作为原料供货商和附加值偏低的产品的供货商,中国已经树立了其牢固的国际地位,但是许多公司并不满足于停留在下游供货商的位置。从汽车、飞机,到药品和家居用品,中国的一些企业正在迅速朝着供应链的上端发展。医药品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通过重点关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沃顿知识在线试图探讨中国在全球业务中所扮演角色的转型过程。
从11月30日至1月30日,海正药业的股价从12.63元在两个月内升至20.11元,增长幅度达59%。分析师对公司和股市的前景表示看好。如今,海正药业正面临一次艰难的转型,因为公司正在进军增值供应链的上端,力争从一家成功的药品原材料供货商转型为仿制药生产商。公司希望最终能实现更大的飞跃,进入制造和销售专利药的高利润业务领域。
海正药业并非唯一的例子,另有不少中国的药品制造商也正在力图实现类似的公司转型。其中的利益非常丰厚:2006年,中国生产的全部药品销售额达到4738.4亿元(65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其中涵括例如原料药(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PIs)、成品药和中药。2006年仅API一项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258.5亿元(173亿美元),同时,API的总出口额达297.8亿元(41亿美元)。
中国的优势
中国在制药业领域具有若干优势,特别是在增值低端领域,这些优势对于医药中间体和API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是生产药物制剂过程中的低端产品;它们是制造API的核心成分,而API是生产制剂或成品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API生产商拥有的传统优势包括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相对宽松的环境保护责任,以及充足的科技人才资源,”健康网的原料药行业分析师巴艳凤说道。健康网是提供有关制药原料信息的专业网站。巴艳凤认为,“国有大型企业如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实例。”
中国是抗生素原料的全球供货商,中国的抗生素制造商在生产青霉素、土霉素、磺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石家庄制药集团和山东鲁抗集团是中国四大抗生素API生产商之中的两家。
由于具备上述优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当中的重要一环。“在更少规范的市场如印度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中出售的API的三分之二和大部分的医药中间体都来自中国。”总部设在英国的格兰美(Glenmark)医药(欧洲)有限公司的API业务副总裁盖雷拉(Rahul Garella)说。该公司一直从中国和印度收购API。
目前,印度是全球规范市场主要的API供货商,印度生产API所需的医药中间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盖雷拉表示,“API是仿制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API的供应情况决定了仿制药的开发速度。”
海正药业剪影
海正药业以前是一家小型国营企业,如今,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少数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及欧盟委员会认证的制药公司之一,籍此,公司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其原料药。海正药业生产的医药中间体和API有80%已出口至世界许多国家,公司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战略步骤,力图从纯粹的API制造商转型为垂直一体化的医药公司,公司将生产医药中间体、API以及医药制剂。
11月29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海正药业宣布与西班牙菲玛公司(Farmaprojects S.A.)以及富阳兴海投资公司共同签署设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9800万元(1320万美元),公司旨在为欧洲市场生产并销售固体药物制剂。这是公司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固体药物制剂或剂型是指药物制剂成品,与药物中间体和API生产相比,固体药物制剂市场的利润更为丰厚。
根据协议规定,菲玛公司将协助海正药业申请欧盟的生产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证书,而合资公司将作为三方的合作平台,在各类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营销方面展开合作。海正药业证券事务代表邓久发表示,“我们在寻求进入全球药物制剂行业的途径。”
API业务硕果累累
海正药业目前是一家成功的API生产商,公司希望能充分利用此项优势。公司以前的主要API产品是抗寄生虫的兽药以及动物保健药品,该等药物被兽医广泛采用,但是在过去几年里,公司扩展了产品线。“海正药业针对API业务所采取的策略是非常明智的,”健康网的药业分析师巴艳凤表示,“该公司的API产品可以面向特药市场,又可以针对细分市场。”
在过去几年里,公司一直在积极拓展其API业务。邓久发介绍说,“除了动物保健药物以外,我们的API业务主要关注的领域还包括抗感染类、抗癌及心血管药物等。”
凭借与全球部分首屈一指的制药公司开展的密切合作,海正药业在全球API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商誉。2005年8月,海正药业成为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礼来公司(Eli Lilly & Company)在中国的独家制药商,专门生产卷曲霉素的原料药(API),此种抗结核药物可以有效抵抗疾病的耐药菌株。美国礼来公司同意转让卷曲霉素的生产技术,同时协助海正药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此次合作,海正药业按照美国礼来公司提供的专利技术生产卷曲霉素,从而成为全球第二家生产该药物的公司。邓久发表示,海正药业希望能在未来生产卷曲霉素的成品制剂,目前公司正就此事与美国礼来公司进行协商。
紧接着在2006年6月,海正药业与美国雅来公司(Alpharma, Inc.)签署了关于原料药万古霉素的生产合作协议,该药能够治疗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症,美国雅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万古霉素供货商。
根据协议,美国雅来公司将在一开始从海正药业购买万古霉素,在获得省级和地方管理当局的审批之后,雅来公司将通过海正药业设在浙江(华东地区)的工厂开始万古霉素的制造生产。海正药业将为雅来公司在海正药业的工厂的运营工作提供部分支持服务,此外,海正药业还将建造一所新的、经扩建的万古霉素药厂,该厂将由雅来公司拥有并经营。据海正药业透露,万古霉素药厂有望在2008年3月底竣工投产。
除了上述合作伙伴之外,海正药业还与世界顶尖药业公司开展不同规模的合作,例如辉瑞(Pfize)、默克(Merck)及诺华(Novartis)等。此类合作使海正药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海正药业是全球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几家API制造商当中的一家。”美国百利高国际公司上海代表处(Perrigo International (Shanghai) Inc.)的总经理周志良表示,“海正的首席执行官白骅聘请了许多海归人员,帮助公司的实践工作与国际接轨。公司还将大量人员派往美国开拓业务。”百利高国际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歇根州的阿勒根县,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非处方自由品牌药品的生产商。
邓久发表示,公司正在着手与全球药业公司开展研发方面的合作。“我们不但为他们(大型制药公司)供应API,我们还与他们在创新领域开展合作,”他说道,“我们正在与数家公司展开拥有专利的原料药(proprietary ingredients)的研发工作。”
海正药业的下一步是开始为全球市场生产制剂药(dosage-formulated drugs),它与国内的其它领先API出口商正准备开始此项工作。“海正药业正在将其业务转入仿制药生产,” 海正的业务发展总监罗家立表示,“我们将依托并利用我们目前在API肿瘤学方面取得的优势,从生产肿瘤药制剂入手。”行业竞争可能会很激烈。“虽然极少有API生产商公开承认他们正在日益关注对制剂产品的研究与生产,但是我仍然能感觉到激烈的竞争,”罗家立还指出,部分公司正在积极研究专利药品的生产技术,一旦专利权到期,他们将寻求在欧美市场销售该类专利药品。
专利挑战
有一个为进入利益丰厚的药物制剂行业而制订的策略是充满风险的:挑战专利权。有一些全球领先的仿制药生产商,其中包括印度瑞迪博士实验室有限公司(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与印度兰伯西制药公司(Ranbaxy Pharmaceuticals Inc.),均在法庭上积极地对畅销药的专利权提出了挑战。
通常被称为“第IV段挑战”的专利权挑战源自《Hatch–Waxman法案》中的第IV段。此法案是美国国会在1984年通过的,旨在鼓励仿制药的生产商挑战专利药品的专利权。根据此法案,如果一个仿制药的生产商第一个申请到ANDA (简明新药申请),并拥有第四阶段证书,同时能成功地防范后继的专利侵权诉讼,则该家仿制药生产商将被授予180天的独家市场专卖权。
“我们在短期内考虑的是通过挑战专利,将成品药推向美国市场,”邓先生说道,“我们很有可能会采用此种办法,在全球市场推出我们的首个仿制药。”邓久发表示,公司希望能在2009年首次推出此种药品。
但是,这样做的过程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而且充满风险。“推出侵权产品的成本是相当高的,通常在1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不等,” 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李唯实博士说道,“如果对挑战专利没有绝对的胜算,多数制药商不太会采用此种方法。”
克服中国弊病
海正药业如要成功,必须克服困扰着国内制药公司的部分弊病。目前,许多领先公司多为商品制造商,他们依赖的是大规模生产,而非创新产品或复杂的生产工艺。健康网的原料药行业分析师巴艳凤认为,“全靠低廉的生产力成本和大规模生产,中国才得以在抗生素生产方面享有优势,而这种优势并不是依靠在国际市场具有领先的生产技术而获得的。”
“尽管中国的制药商在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他们仍然缺乏全球性的战略眼光,这就使他们很难与全球的制药公司以及西方监管机构进行沟通,”美国百利高国际公司的周志良说道,“此类问题会造成与大型制药公司在合作时产生不愉快。”另外,他认为中国当前的GMP认证相当混乱,同时,中国的制药商在理解美国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GMP,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GMP体系旨在确保产品是根据质量标准统一生产及控制的,此体系旨在药品生产的环节中把药品质量可能会产生的风险最小化,而这种风险是无法通过最终产品测试排除的。多数国家只允许进口并出售按照国际公认的GMP标准生产的药品。
CGMP为制药过程规定了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目前应用CGMP的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C”是指“现行”,它要求生产商所采用的技术与体系必须是最新的,从而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带领下,中国的制药厂于1999年开始实施GMP,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大批制药厂通过对监管干部行贿而获得了GMP证书。事实上,(SFDA)前局长***因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在去年六月被判处死刑。
为了强化规章制度、落实GMP规定要求,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GMP认证的修订标准,新标准于2008年1月1日起生效。新标准在若干方面更新了规定要求。原标准重点强调的是生产设施,新标准更关注的是质量控制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以及文档管理等。
未来展望
海正药业并非是唯一的怀有雄心壮志的API出口商。其它领先公司也正将目光瞄准全球市场的药物制剂生产领域,尤其是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6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华海药业宣布,由该公司研制的抗艾滋病药物已经获得了FDA批准,可以进入海外市场。但是,由于nevirapine的药品专利权目前仍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 GmbH)拥有,因此华海公司的研究成果必须在2012年5月之后才能进入海外市场。
照此推理,中国企业的下一步应当就是开发并推广自己的专利药。虽然目前还为时过早,但是海正药业已经开始关注这个终极目标。“我们在开发药物时也是立足长远的,”邓说道,“我们期待着将公司自己的创新药品推向市场。
全球制药业在密切关注着华海公司和海正药业的发展情况。盖雷拉对此预测道,“也许在三至五年内,国内部分领先的垂直一体化公司,比如海正和华海,将能够通过合并和收购来扩展公司的规模。”
还有其他公司默默的在做这些事情,不仅仅是海正和华海
海正现在股票多少钱?
海正现在股票多少钱?
楼上的美女很好看啊。。。。。
我也看好海正药业,是一个有发展的公司,现在其股票是20.8元了,我相信涨到40元以上
作为原料供货商和附加值偏低的产品的供货商,中国已经树立了其牢固的国际地位,但是许多公司并不满足于停留在下游供货商的位置。从汽车、飞机,到药品和家居用品,中国的一些企业正在迅速朝着供应链的上端发展。医药品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通过重点关注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沃顿知识在线试图探讨中国在全球业务中所扮演角色的转型过程。
从11月30日至1月30日,海正药业的股价从12.63元在两个月内升至20.11元,增长幅度达59%。分析师对公司和股市的前景表示看好。如今,海正药业正面临一次艰难的转型,因为公司正在进军增值供应链的上端,力争从一家成功的药品原材料供货商转型为仿制药生产商。公司希望最终能实现更大的飞跃,进入制造和销售专利药的高利润业务领域。
海正药业并非唯一的例子,另有不少中国的药品制造商也正在力图实现类似的公司转型。其中的利益非常丰厚:2006年,中国生产的全部药品销售额达到4738.4亿元(654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其中涵括例如原料药(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 APIs)、成品药和中药。2006年仅API一项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258.5亿元(173亿美元),同时,API的总出口额达297.8亿元(41亿美元)。
中国的优势
中国在制药业领域具有若干优势,特别是在增值低端领域,这些优势对于医药中间体和API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是生产药物制剂过程中的低端产品;它们是制造API的核心成分,而API是生产制剂或成品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API生产商拥有的传统优势包括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相对宽松的环境保护责任,以及充足的科技人才资源,”健康网的原料药行业分析师巴艳凤说道。健康网是提供有关制药原料信息的专业网站。巴艳凤认为,“国有大型企业如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实例。”
中国是抗生素原料的全球供货商,中国的抗生素制造商在生产青霉素、土霉素、磺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石家庄制药集团和山东鲁抗集团是中国四大抗生素API生产商之中的两家。
由于具备上述优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当中的重要一环。“在更少规范的市场如印度和部分东南亚国家中出售的API的三分之二和大部分的医药中间体都来自中国。”总部设在英国的格兰美(Glenmark)医药(欧洲)有限公司的API业务副总裁盖雷拉(Rahul Garella)说。该公司一直从中国和印度收购API。
目前,印度是全球规范市场主要的API供货商,印度生产API所需的医药中间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盖雷拉表示,“API是仿制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API的供应情况决定了仿制药的开发速度。”
海正药业剪影
海正药业以前是一家小型国营企业,如今,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少数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及欧盟委员会认证的制药公司之一,籍此,公司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其原料药。海正药业生产的医药中间体和API有80%已出口至世界许多国家,公司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战略步骤,力图从纯粹的API制造商转型为垂直一体化的医药公司,公司将生产医药中间体、API以及医药制剂。
11月29日,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海正药业宣布与西班牙菲玛公司(Farmaprojects S.A.)以及富阳兴海投资公司共同签署设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为9800万元(1320万美元),公司旨在为欧洲市场生产并销售固体药物制剂。这是公司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固体药物制剂或剂型是指药物制剂成品,与药物中间体和API生产相比,固体药物制剂市场的利润更为丰厚。
根据协议规定,菲玛公司将协助海正药业申请欧盟的生产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证书,而合资公司将作为三方的合作平台,在各类药物的研发、生产和营销方面展开合作。海正药业证券事务代表邓久发表示,“我们在寻求进入全球药物制剂行业的途径。”
API业务硕果累累
海正药业目前是一家成功的API生产商,公司希望能充分利用此项优势。公司以前的主要API产品是抗寄生虫的兽药以及动物保健药品,该等药物被兽医广泛采用,但是在过去几年里,公司扩展了产品线。“海正药业针对API业务所采取的策略是非常明智的,”健康网的药业分析师巴艳凤表示,“该公司的API产品可以面向特药市场,又可以针对细分市场。”
在过去几年里,公司一直在积极拓展其API业务。邓久发介绍说,“除了动物保健药物以外,我们的API业务主要关注的领域还包括抗感染类、抗癌及心血管药物等。”
凭借与全球部分首屈一指的制药公司开展的密切合作,海正药业在全球API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商誉。2005年8月,海正药业成为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礼来公司(Eli Lilly & Company)在中国的独家制药商,专门生产卷曲霉素的原料药(API),此种抗结核药物可以有效抵抗疾病的耐药菌株。美国礼来公司同意转让卷曲霉素的生产技术,同时协助海正药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此次合作,海正药业按照美国礼来公司提供的专利技术生产卷曲霉素,从而成为全球第二家生产该药物的公司。邓久发表示,海正药业希望能在未来生产卷曲霉素的成品制剂,目前公司正就此事与美国礼来公司进行协商。
紧接着在2006年6月,海正药业与美国雅来公司(Alpharma, Inc.)签署了关于原料药万古霉素的生产合作协议,该药能够治疗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症,美国雅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万古霉素供货商。
根据协议,美国雅来公司将在一开始从海正药业购买万古霉素,在获得省级和地方管理当局的审批之后,雅来公司将通过海正药业设在浙江(华东地区)的工厂开始万古霉素的制造生产。海正药业将为雅来公司在海正药业的工厂的运营工作提供部分支持服务,此外,海正药业还将建造一所新的、经扩建的万古霉素药厂,该厂将由雅来公司拥有并经营。据海正药业透露,万古霉素药厂有望在2008年3月底竣工投产。
除了上述合作伙伴之外,海正药业还与世界顶尖药业公司开展不同规模的合作,例如辉瑞(Pfize)、默克(Merck)及诺华(Novartis)等。此类合作使海正药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海正药业是全球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几家API制造商当中的一家。”美国百利高国际公司上海代表处(Perrigo International (Shanghai) Inc.)的总经理周志良表示,“海正的首席执行官白骅聘请了许多海归人员,帮助公司的实践工作与国际接轨。公司还将大量人员派往美国开拓业务。”百利高国际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密歇根州的阿勒根县,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非处方自由品牌药品的生产商。
邓久发表示,公司正在着手与全球药业公司开展研发方面的合作。“我们不但为他们(大型制药公司)供应API,我们还与他们在创新领域开展合作,”他说道,“我们正在与数家公司展开拥有专利的原料药(proprietary ingredients)的研发工作。”
海正药业的下一步是开始为全球市场生产制剂药(dosage-formulated drugs),它与国内的其它领先API出口商正准备开始此项工作。“海正药业正在将其业务转入仿制药生产,” 海正的业务发展总监罗家立表示,“我们将依托并利用我们目前在API肿瘤学方面取得的优势,从生产肿瘤药制剂入手。”行业竞争可能会很激烈。“虽然极少有API生产商公开承认他们正在日益关注对制剂产品的研究与生产,但是我仍然能感觉到激烈的竞争,”罗家立还指出,部分公司正在积极研究专利药品的生产技术,一旦专利权到期,他们将寻求在欧美市场销售该类专利药品。
专利挑战
有一个为进入利益丰厚的药物制剂行业而制订的策略是充满风险的:挑战专利权。有一些全球领先的仿制药生产商,其中包括印度瑞迪博士实验室有限公司(Dr Reddy's Laboratories Ltd.)与印度兰伯西制药公司(Ranbaxy Pharmaceuticals Inc.),均在法庭上积极地对畅销药的专利权提出了挑战。
通常被称为“第IV段挑战”的专利权挑战源自《Hatch–Waxman法案》中的第IV段。此法案是美国国会在1984年通过的,旨在鼓励仿制药的生产商挑战专利药品的专利权。根据此法案,如果一个仿制药的生产商第一个申请到ANDA (简明新药申请),并拥有第四阶段证书,同时能成功地防范后继的专利侵权诉讼,则该家仿制药生产商将被授予180天的独家市场专卖权。
“我们在短期内考虑的是通过挑战专利,将成品药推向美国市场,”邓先生说道,“我们很有可能会采用此种办法,在全球市场推出我们的首个仿制药。”邓久发表示,公司希望能在2009年首次推出此种药品。
但是,这样做的过程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而且充满风险。“推出侵权产品的成本是相当高的,通常在100万美元到1000万美元不等,” 美国美迈斯律师事务所李唯实博士说道,“如果对挑战专利没有绝对的胜算,多数制药商不太会采用此种方法。”
克服中国弊病
海正药业如要成功,必须克服困扰着国内制药公司的部分弊病。目前,许多领先公司多为商品制造商,他们依赖的是大规模生产,而非创新产品或复杂的生产工艺。健康网的原料药行业分析师巴艳凤认为,“全靠低廉的生产力成本和大规模生产,中国才得以在抗生素生产方面享有优势,而这种优势并不是依靠在国际市场具有领先的生产技术而获得的。”
“尽管中国的制药商在基础设施和生产能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他们仍然缺乏全球性的战略眼光,这就使他们很难与全球的制药公司以及西方监管机构进行沟通,”美国百利高国际公司的周志良说道,“此类问题会造成与大型制药公司在合作时产生不愉快。”另外,他认为中国当前的GMP认证相当混乱,同时,中国的制药商在理解美国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GMP,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GMP体系旨在确保产品是根据质量标准统一生产及控制的,此体系旨在药品生产的环节中把药品质量可能会产生的风险最小化,而这种风险是无法通过最终产品测试排除的。多数国家只允许进口并出售按照国际公认的GMP标准生产的药品。
CGMP为制药过程规定了更为严格的质量控制要求,目前应用CGMP的国家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C”是指“现行”,它要求生产商所采用的技术与体系必须是最新的,从而能符合规定的要求。
在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带领下,中国的制药厂于1999年开始实施GMP,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大批制药厂通过对监管干部行贿而获得了GMP证书。事实上,(SFDA)前局长***因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在去年六月被判处死刑。
为了强化规章制度、落实GMP规定要求,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GMP认证的修订标准,新标准于2008年1月1日起生效。新标准在若干方面更新了规定要求。原标准重点强调的是生产设施,新标准更关注的是质量控制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以及文档管理等。
未来展望
海正药业并非是唯一的怀有雄心壮志的API出口商。其它领先公司也正将目光瞄准全球市场的药物制剂生产领域,尤其是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6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华海药业宣布,由该公司研制的抗艾滋病药物已经获得了FDA批准,可以进入海外市场。但是,由于nevirapine的药品专利权目前仍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 GmbH)拥有,因此华海公司的研究成果必须在2012年5月之后才能进入海外市场。
照此推理,中国企业的下一步应当就是开发并推广自己的专利药。虽然目前还为时过早,但是海正药业已经开始关注这个终极目标。“我们在开发药物时也是立足长远的,”邓说道,“我们期待着将公司自己的创新药品推向市场。
全球制药业在密切关注着华海公司和海正药业的发展情况。盖雷拉对此预测道,“也许在三至五年内,国内部分领先的垂直一体化公司,比如海正和华海,将能够通过合并和收购来扩展公司的规模。”
还有其他公司默默的在做这些事情,不仅仅是海正和华海
海正现在股票多少钱?
海正现在股票多少钱?
楼上的美女很好看啊。。。。。
我也看好海正药业,是一个有发展的公司,现在其股票是20.8元了,我相信涨到4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