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药品,药学,制药,新药,色谱,药品生产,中药,药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

某县局--现场检查方法--

时间: 2008-09-18 05:13:48 作者: 来源: 字号:
在药品生产企业现场检查方法探讨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2008-5-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在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由于涉及复杂的工艺处方和生产流程,现场检查时需要查阅大量的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和人力上,如何保证现场检查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并达到预期的目的,是药品稽查人员考虑较多的问题,笔者撰写本文意在探索现场检查的有效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寻求到更好的现场检查方法。
关键词:药品 稽查 生产企业 现场检查 方法 探讨
随着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的不断深入,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源头管理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齐二药”、“欣弗”药害事件发生后,各级药品监督部门稽查人员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现场检查的方法和技巧都极为重视,得当的检查方法可以从蛛丝马迹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甚至成为破案的突破口,并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笔者曾在药品生产企业工作过多年,并且是派驻企业的监督员,现就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并就药品生产企业现场检查技巧做些粗浅的探讨。
一、做好事前准备工作
事前准备工作分两个内容,一个内容是对作为稽查对象的药品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的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了解得越详细越好,了解的内容有:企业的经济性质、领导机构组成、质量管理机构组成、主要产品结构及生产情况、近年来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等。第二个内容是对案件检查方向作针对性的布置,制作现场检查提纲,进行人员分工,并准备好相应的检查工具,熟悉药品生产企业监管的相关知识,包括《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这两个内容缺一不可,准备得越充分对检查工作就越有利,否则进驻企业后如同瞎子摸象无从下手。
二、针对性调阅资料
企业的档案资料非常多,稽查人员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调阅很多资料,因此稽查人员应根据检查目的决定调阅哪些资料。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查阅资料,1、常规检查法。先从生产技术部门入手,调阅问题药品的批生产记录,根据批生产记录调阅、核查其他资料,顺序是:(批生产记录)→生产指令→工艺处方规定→原辅材料来源→进厂检验→入库验收→车间领料→投料→半成品→成品检验→入库→产品放行→产品销售。也可以由库存产品或记录开始向两头延伸进行检查。两种方法都可以把产品被从头到尾跟踪检查了一遍。2、单项检查法。如查某个原料药的合法性问题,一查供货方的资质材料,包括《药品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药品GMP认证证书》、及该原料药的批准生产的证明文件、质量标准、检验报告书等;二查产品质量检验,包括抽样凭证、检验仪器、标准品、对照品、检验操作记录、报告书、留样等;三查产品入库,包括数量、生产日期、批号、储存条件等。3、抽样检查法。即抓住能够集中反映问题的资料进行查阅。如查阅药液贮罐、过滤器的清洁记录,查阅关键工艺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查阅高效液相、红外、紫外分光光度仪等分析仪器的检验存盘记录,查阅标准品、对照品的购进、领用、配制记录等。这些记录隐匿着企业大量的质量信息,抽样得当很容易从中发现问题。
三、盯住重点岗位,确定检查方向
稽查人员在企业检查时一个重要的手段是看,一看操作,二看资料和记录。但由于现场检查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稽查人员不仅能看到简单浅显的,还要能看到复杂曲折隐晦的,通过对现场操作的观察感知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对稽查人员来说,首先是要明确检查什么和怎样检查的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现场检查应该是盯住两头,监控中间环节。中间重点看操作,两头重点看资料和记录。中间环节是看质量管理人员如何工作,操作工如何操作,包括质量管理人员的指导过程、设备仪器的清洁消毒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检验过程,等等。看每个过程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是否符合GMP管理的要求。盯住两头是指重点查看原辅材料进出库和成品出库,查看用于生产的原辅包装材料是否合格,出厂销售的药品是否经检验合格。以出厂前的药品质量控制为例,关键检查药品检验操作记录、检验合格报告书、物料平衡计算结果及放行指令等。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查阅物料平衡计算时要注意的几个环节,一是偏差超出规定范围时,质量部门是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如何?必须逐项落实,如果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药品质量是合格的,不应放行出厂销售,一旦放行可能就成为问题产品。二是偏差在规定范围内,要注意调阅同个品种的多个批次进行对照,找出偏差的平均值,如果某个批次的物料平衡偏差偏移平均值较大时也应查找原因。物料平衡值偏差大小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生产工艺水平,一方面可以反映企业员工的操作水平。
四、注意询问技巧
现场检查时向企业相关的质量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询问是案件调查的重点,从中可以了解和掌握许多信息,询问得当,事半功倍,询问不当容易引起双方的不快,不利于开展工作。那么,询问要讲究什么技巧呢?首先是办案人员问话要尽量简练、干脆,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被问的人去讲。问话时可以采取启发式,也可以采取提醒式。有时需要很专业地指出对方的问题,让对方知道办案人员也是行家里手,打消蒙混过关念头。重要的是要突破有重大问题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找到突破口。要将主要管理人员和一般操作人员区分开来,将老练世故的遮掩搪塞与涉世未深不明就里区别开来。对待前者提出问题要一针见血,对待后者要耐心启发,循循善诱。
五、抓住疑点,追踪溯源
现场检查的关键是能够快速发现问题,找到关键所在,抓住蛛丝马迹,顺藤摸瓜进行跟踪,最后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个人的经历,认为现场检查要注意五个“异常”:1、注意异常的原辅材料变动。一是在企业出现生产并不需要的原辅材料包括包装材料;二是原辅材料使用量异常;这两种情况均可能隐藏着悬机,在特别加以注意。2、注意异常的数字。如某数象2又象3,或者象5又象8,那就要认真分析一下,到底是几?是字写得不规范还是经过涂改。3、注意仓库、财务销售往来账异常的记账、冲账。凡不规范的记账和冲账不是技术水平问题,就有其人为的幕后因素。4、注意企业人员异常的客套和献殷勤。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可能想隐瞒某种事实。5、注意企业异常的停产。有些企业常以停产为借口,阻止检查人员的检查,企业异常停产不是经营性问题或者设备故障就是想隐瞒或掩盖某些真相,要注意查明原因。对企业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检查人员应该用敏锐的目光去搜寻其背后隐藏的事实真相,不要轻易放过,应慎之,谨之。
现场检查因案件不同而复杂多变,现场检查时应依事而论,检查方法不拘一格,这里笔者所叙述的每一个方法,可能只是个性问题,永远不能成为共性。本文笔者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在众多的稽查人员身上寻求到可共同遵循的方法和规律,为药品监督和案件稽查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
1:和我们经历的各种检查非常吻合(尤其是飞检)
2:检查人员其实目的性很强,他认为在哪里有问题,就会重点查那里,所以绝对不要抱侥幸心理以为可以蒙混过关。还是规规矩矩作好药,为好人,遵纪守法当个好公民吧。
thank you for your work.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