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药品,药学,制药,新药,色谱,药品生产,中药,药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

帝斯曼制药豪赌生物技术 华丽转身

时间: 2008-09-18 00:52:27 作者: 来源: 字号:
2008/8/25/14:38 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全球市场开发新药的难度越来越大,不少过去能给制药业带来丰厚利润的“重磅***”也相继失去了专利保护。面对这种挑战,以技术见长的帝斯曼制药部门及时借助生物技术上的优势来渡过难关。帝斯曼这种在危难中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做法,很值得我国制药企业借鉴帝斯曼公司(DSM)为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提供服务的业务在过去数十年间历经盛衰浮沉。现在,随着FDA所发出的新药“通行证”越来越少,审批的时间变长,这使到传统的制药业面临着残酷的竞争,同时,所面临的要降低医疗保健成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帝斯曼制药部门只有努力通过技术求生存,求发展。

重新修订战略

2007年秋,帝斯曼公司对2005年所制定的“5年发展战略”进行了修订,修订的内容就是要“加快向生命和材料科学公司转变”。该战略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利用公司现有的生物技术平台努力拓展其所服务的市场。比如,帝斯曼公司所具有的丰富的酶转化经验可以用来开发生物燃料,合成复杂的医药原料或开发功能性食品。

当然,帝斯曼公司的制药部门将从该公司的生物技术平台中获益非浅。2007年,该部门的销售额为7.8亿美元,其中包括了小分子中间体、医药原料和用于开发生物药物的细胞系技术和成药制造业务。

最近几年来,帝斯曼公司的制药部门历了一个转变,已经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制药市场、贫瘠的药物研发线、中国和印度制造企业带来的低成本竞争。像其他公司一样,刚开始,帝斯曼公司秉承“越大越好”的信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到了传统的制药业,积极参与不理智、鲁莽的合并和并购。但是,自从帝斯曼公司开始进一步提炼公司在制药业务的策略,缩小其关注的市场之后,该公司拥有的生物技术平台成了获胜的法宝。

帝斯曼公司主席Feike Sijbesma承认,近几年来,公司的合同制造业务已经病入膏肓,公司对为步履蹒跚的制药业提供服务所面临的挑战估计不足。

帝斯曼制药业务部门的主管Bob Hartmayer认为,在小分子业务制造方面,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低成本制造企业已经快速占领了市场,这是因为这两个国家与早期中间体相关的管理法规不完善,或者合成工艺并不是太复杂。

这种情况,迫使许多西方公司开始重新思考生存的途径。虽然帝斯曼保留了大量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满足从开发到商业化生产的需求,但该公司目前关注的焦点是欧洲的3个与小分子药物市场有关的基地,这3个领域低成本的制造商还没能进入。Hartmayer说,例如,制药企业不会将无菌制剂业务外包给中国或印度,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不是因为知识产权的原因,而是由于责任所致。

成为技术供应商

虽然在帝斯曼公司努力推动小分子业务的情形下,该公司的生物制品业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仍然保留了位于荷兰台夫特(DELFT)和意大利卡普阿(Capua)的发酵装置,但是该公司已经放弃了在蒙特利尔建立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装置的计划。同时,最终封存了设在蒙特利尔的工厂,这使得该公司成为跟随生物制品潮流的又一个牺牲品,这股潮流曾经席卷传统制造业。

下一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