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药品,药学,制药,新药,色谱,药品生产,中药,药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

关于泡腾片的崩解

时间: 2008-09-27 02:33:38 作者: 来源: 字号:
我最近遇到一个头痛的问题:
我们公司生产的一个主药不溶于水的泡腾片,曾经采用过两种不同的工艺进行生产;其中一种是酸碱分开制粒,即酸碱以外取一半的原辅料,加酸碱分别制两料颗粒,在总混时将两种颗和润滑剂粒混合。
另一种是将原辅料混合后加无水乙醇配置的PVPK30制粒。然后加润滑剂总混。
两种颗粒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崩解不合格的问题:
第一种颗粒的情况是在规定时间内(15‘)完全崩解,但杯底是不少类似于聚集的颗粒,这种颗粒经振摇都不能散,但颗粒经触摸无硬心,软软的。
第二种颗粒,分散性好得多,无聚集颗粒,在8’左右时已无片心,但到达15分钟后,在杯底某些部位还有少量气泡逸出。

这都怎么办好呀!
会不会是崩解剂的问题?
就的问题本人谈几点看法:
1、泡腾片主要是以酸碱辅料为首要的崩解剂,从的两个工艺生产结果观察,酸碱的用量不能满足该泡腾片的的需求,因此建议你考虑酸碱用量。
2、适当加入一些崩解剂。
3、适当调整处方辅料的用量

就的问题本人谈几点看法:
1、泡腾片主要是以酸碱辅料为首要的崩解剂,从的两个工艺生产结果观察,酸碱的用量不能满足该泡腾片的的需求,因此建议你考虑酸碱用量。
2、适当加入一些崩解剂。
3、适当调整处方辅料的用量

不好意思,是不是我感觉有误啊,记得主要不溶于水似乎不适合做泡腾片吧,应该是做分散片比较合理吧?
由于药物本身不溶于水,所以即便增加酸碱的用量,也未必会的到很好的分散性,所以建议如下:
1、增加酸碱用量;
2、降低粘合剂的用量,满足片剂成型即可;
3、适量加入表活剂,如泊洛沙姆,增加药物的亲水性
第一种工艺,你的颗粒是不是大了?我听做过的前辈说,颗粒大会有部分不溶的,此外,酸碱的量要折干折纯计算投料的。
最新情况汇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信息

本品种的生产真是历经磨难,终成正果

本品将酸碱用量提高用之后,将其中的填充剂用量减少,使酸碱的用量之和达到了40%左右,结果是崩解合格了,出现了新的问题,素片放置后出现变脆,有裂片现象.
于是认为有可能是酸碱量用得太多了,导致可压性不强;和粘合剂用量也可能少了点,所以又适当减少酸碱用量,提高粘合剂浓度.
现在的情况是,素片硬度适中.密封保存三天之内不会裂片.且崩解时间在10分钟左右,也没有聚集颗粒存在.

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关注.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