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药品,药学,制药,新药,色谱,药品生产,中药,药材,原料药,医药,中间体,药用辅料

关于三鹿奶粉,我们该怎么样测定蛋白质含量?

时间: 2008-09-24 00:17:30 作者: 来源: 字号:
本人大三的时候做过生化实验,知道的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的方法也就几个,凯氏最经典的,正如codex(不知道这个标准在业界里面的地位如何) stan 207-1999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就是引用iso 8968-1 2001的凯氏定氮法.
biuret法(容易被糖,钾离子干扰),lowry法(容易被氨干扰),好像也不怎么行.不知道传说中的考马斯亮蓝g250法怎么样呢?
参考文献: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 .Bradford ANALYTICAL BIOCHEMISTRY 72, 248-254 (1976)
如有错误,不吝指正.聊以抛砖引玉.
bradford法测蛋白浓度,受去污剂(如trixon-100)影响。
考马斯亮蓝g250法采用的是分光光度法,误差还是有些大的
可以用凯氏定氮法,凯氏定氮法由Kieldahl于1833年首创,使其成为一种元素分析方法。各种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氮的相对丰度基本稳定,含量平均为16%,而食品增稠剂瓜尔豆胶、田菁胶和胡麻胶中除蛋白质外的主要成分都不含有氮,因此试样中有机氮含量的多少代表了蛋白质含量的多少,即有机氮含量乘以蛋白质系数即为蛋白质总量。按试样用量的多少,凯氏定氮法可分为常量法和微量法。常量凯氏定氮法取样量大,分解消化后的消化液全部用于氨转化;微量凯氏定氮法取样量少,全部用于氨转化。我们主要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改进经典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改进凯氏定氮法的消化装置和试剂,消化后直接用甲醛法测定。结果:改进法与经典方法比较,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t=0.07556,P>0.05)。该法分析速度快,消除了空气污染,操作简便,可用于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现在奶粉测定蛋白含量好像就用的是凯氏定氮法,三鹿添加三聚氰胺就是提高含氮量,从而造成蛋白含量高的假象,因此,凯氏定氮法方法有缺陷,强烈建议提出更科学的蛋白含量测定方法。欢迎大家献智献计!
现在的标准是采用凯氏定氮法。当然可以加三聚氰胺来提高氮含量。这些奶民的化学知识不错
凯氏定氮法+三聚氰胺的含量测定法

考马斯亮蓝g250法采用的是分光光度法,误差还是有些大的


凯氏定氮法+三聚氰胺的含量测定法

凯氏定氮 双缩脲 lowry法
三法联用
慢慢的把牛奶的紫外指纹图谱做出来
今后 LC肯定是必然选择
国外不做奶粉蛋白含量测定吗,关键对付造假要严惩
急时帖啊!是啊,国外奶粉行业标准应该有好些的办法吧?
假奶粉事件不是检测技术上的问题,是管理上的问题。再完美的技术也防不了,检测只是抽样,如果内外勾结,抽样本身就可以做手脚,那么技术再好也不能反映总体是否真正合格。国外要是出了这么大的事,ZF好下台了,一般来说,事情还在萌芽中就被管理部门发现,扼杀了。所以我看打假的话,只有国外向我们国家学习,而不是反之。
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

检验只是质量管理中一个很小的部分。

不知道ELISA检测蛋白质能否适用?
检查是手段之一,但是疏导终于堵漏,应该加强管理,从源头奶管理入手,实行产供销一体经营制,而非合作化!

凯氏定氮 双缩脲 lowry法
三法联用
慢慢的把牛奶的紫外指纹图谱做出来
今后 LC肯定是必然选择

应该用新的方法来测定蛋白含量啦,但是每种方法都有他们的优缺点,要是想掺假用哪种方法都不行的
我认为考马斯亮蓝比较好啊
一个办法是:
1 取5 毫升待测鲜奶和已知鲜奶(做对照),放入 5000 MW cutoff 的透析膜中,对4000毫升PBS,(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室温获4度下透析4小时。
2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透析后的待测鲜奶和已知鲜奶,对比后可得出结论。

我不信这样小个化工产品可以冒充大个蛋白!
不难!

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

检验只是质量管理中一个很小的部分。

不知道ELISA检测蛋白质能否适用?


同意。
就技术上而言,现在看见用色谱法测定“三聚氰胺”,感觉很搞笑。
想提高氮的含量,能加入的东西可不仅仅是“三聚氰胺”而已。


一个办法是:
1 取5 毫升待测鲜奶和已知鲜奶(做对照),放入 5000 MW cutoff 的透析膜中,对4000毫升PBS,(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室温获4度下透析4小时。
2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透析后的待测鲜奶和已知鲜奶,对比后可得出结论。

我不信这样小个化工产品可以冒充大个蛋白!
不难!


尿素是不是也可以


尿素是不是也可以


同意。
就技术上而言,现在看见用色谱法测定“三聚氰胺”,感觉很搞笑。
想提高氮的含量,能加入的东西可不仅仅是“三聚氰胺”而已。


尿素你吃吃看,要无色无味的才能参假


尿素的味道大概你品尝不出,不要认为自己没有吃过尿素,恐怕我们大多数人都摄取过尿素作为添加剂的食品。有些味精就不法添加了尿素。


一个办法是:
1 取5 毫升待测鲜奶和已知鲜奶(做对照),放入 5000 MW cutoff 的透析膜中,对4000毫升PBS,(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室温获4度下透析4小时。
2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透析后的待测鲜奶和已知鲜奶,对比后可得出结论。

我不信这样小个化工产品可以冒充大个蛋白!
不难!

三鹿的风险评估很不错嘛,在加入Melamine时肯定对如果被查出会带来的后果与原成本之间的评估。得出的结论是: 1,不可能被查出,因为它是免检产品。2,即使查出来,老子摆得平。
现在的结果是,1,没有被查出,但被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子孙用身体来检测出。阳性反应是:肾结石。2,正在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摆平。
期待这件案子的结果。
同理,现如今的号称什么多糖起效的东西,基本含测方法都无法排除单糖的干扰。翻看一下质量标准,基本全是硫酸苯酚、蒽铜一类的方法。加点淀粉多糖含量超级高。

有个同志说的对,质量不是靠检测出来的
今天加三聚氰胺、明天就能加四个氮的、五个氮的。。。。

总不能发挥广大劳动群众的象想,把所有能检验的,改检验的,本来不应该加的都放在质量标准里面吧

质量是靠生产出来的,不加强过程监管,人没点良心,真是,吃什么都可怕
问了下搞乳制品QA的同学,他也没说出国外有更可靠的测蛋白办法。
国外都是通过严格的流程管理来保证产品质量的,比如在奶粉的加工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杜绝人与产品接触的可能性,但是仅就这点来说,国内大厂也完全可以做到。目前问题可能出在奶站环节,那么规范奶站管理,以及更上游的奶牛管理,从而理顺所有生产环节,保证各环节的绝对安全可靠,才能有效保证食品安全。
再展开一点说,不止是奶粉,所有食品从原料生产开始就要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类似GAP,GMP等等,才能切实有效的保证食品安全。

另外有文献才用电化学法检测氨基酸乍看起来也是个思路,它的原理是检测氨基和羧基两个官能团。
只要重新启用古代的各种***,问题就回很好的解决。
人家掺大豆蛋白怎么办?只说检测,用近红外光谱可能是最好的,不过那东西贵啊。
人家掺大豆蛋白怎么办?只说检测,用近红外光谱可能是最好的,不过那东西贵啊。

肯定有不难的办法区别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这要看生产厂家愿不愿意。
掺大豆蛋白与加三聚氰胺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问题,一个是造假,一个是下毒。后者已出了经济犯罪的范畴,属于刑事犯罪。

一个办法是:
1 取5 毫升待测鲜奶和已知鲜奶(做对照),放入 5000 MW cutoff 的透析膜中,对4000毫升PBS,(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室温获4度下透析4小时。
2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透析后的待测鲜奶和已知鲜奶,对比后可得出结论。

我不信这样小个化工产品可以冒充大个蛋白!
不难!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